今天是: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正文

临床医学系关于举办2024年教师教学能力初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3-05    作者:李路佳     来源: 教学科    点击:

临床医学系全体教职工: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赛出高风格,赛出真水平,赛出基本功,充分发挥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数字素养水平、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我系将组织2024年教师教学能力初赛。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初赛拟定于328日进行。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初赛顺利进行,成立初赛组委会和评审专家组,负责大赛组织、协调和评审工作。

  任:黄志强

副主任:杨立彬、许连颖

  员:朱慧芳、吕桂凤、么金平、马杰、王进、邢晓媛、赵峪靖、李路佳

主要职责:负责制订比赛方案,组织比赛活动,确定评委,监督比赛过程,审定比赛结果,照相。

评审专家组由教研室主任组成。

三、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二)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专业课程鼓励按照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景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三)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思想政治课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

(四)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五)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四、比赛分组

1.专业课程一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

2.专业课程二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课程中不少于16 学时连续、完整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参赛内容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参赛课程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五、参赛作品及材料

参赛材料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案、教学实施报告和教材选用程序说明等文档资料。(具体格式与要求参照2023年国赛比赛方案)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并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

每个教学团队由近3年内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35 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 1 人,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 1 人;专业课程组的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在 50%以上;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课程组的比赛,数量不超过 1 名。

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取消参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

六、比赛办法

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无学生教学展示;二是综合素养展示(介绍实施报告和答辩)。参赛团队随机抽取两份不同教案,在限定时间内准备;一名成员介绍教学实施报告(不超过5分钟);两名成员分别针对抽取的两份不同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两名成员合计时长不超过12分钟);团队答辩(不超过3分钟)。

七、评奖办法

初赛评审委员会对参加初赛的教师分别从参赛材料、现场表现两方面进行评价,计算总成绩(参赛材料占40%、现场表现占60%)。初赛现场统计参赛材料、现场表现分值,核算后,推荐1~2个团队进入决赛。

欢迎全校教师参观指导。

 

      教学科

                                   20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