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备课制度化
为深化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定期开展有组织、有内容的集体备课活动,相关学科负责人全程参与,及时总结反馈,有效提升了备课质量与教学实效性。集体要求主备教师分析一单元或一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罗列出主要知识点,题型,谈教法设想、学法指导等,大家围绕这些内容再展开讨论,达到共识。注重形式多样,结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同时还要强调反馈评价,以使在下一次集体备课中扬长避短。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重点查看教案使用效果,有无上课教案两张皮的现象。
二、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为推动教师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青蓝工程快速落地,为“师傅”提供了展示教学成果、分享教学经验的平台,为其他老师或是“徒弟”提供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技巧和经验,引起教师自身的关注与思考,激发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与变革,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理念的机会,教学科本着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标,推出“提质培优公开课”、“学习所得分享课”特色性教学活动。每学年派出具体实施方案:
1、组织安排:公开课由教学科、学工科协同,每学期举办四期。各专业根据条件择优推荐课程及授课教师,教学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选,确定公开课及授课教师名单。
2、活动形式及要求:每个教研室选出一位授课教师,该授课教师课前自主进行备课、准备教案。在教研室进行说课后,上公开课,全系观摩。公开课后全员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评价和反思:授课教师要根据本课题实际情况,钻研教材教法,努力创建激情高效课堂。课后授课教师向教学科上交教案、反思、小结各一份,教研室上交集备教研记录一份。
4、宣传和氛围营造: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努力为公开课营造良好的氛围。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公开课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学习先进典型。
5、注重反思,常抓不懈: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实验室准入要求常态化
确保实验室的安全、高效和有序运行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关于实验室准入要求的一些建议:
1、明确准入标准:制定明确的实验室准入标准,包括学生的年级、专业背景以及必须完成的前置课程或培训。
2、安全培训:要求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教职工必须先接受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情况应对等。
3、签署安全协议:进入实验室前,所有人员需签署安全协议,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和遵守实验室规则的承诺。
4、个人防护装备(PPE):规定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5、技能评估:对于需要特定技能或操作的实验室,进行技能评估,确保学生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6、实验室准入测试:设计实验室准入测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评估学生是否具备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实验室准入权限:根据实验室的性质和风险等级,设置不同的准入权限,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7、监督和指导: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实验员进行监督和指导。
8、实验室准入登记:实行实验室准入登记制度,记录每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信息,包括进出时间、目的等。
9、实验室使用规定:制定实验室使用规定,包括设备使用、材料管理、废弃物处理等,并确保所有人员遵守。
10、紧急预案:制定紧急预案,包括火灾、化学品泄漏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
11、定期审查和更新:定期审查和更新实验室准入要求,以适应新的教学和研究需求,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四、实验室耗材管理规范化
为提高实验室耗材的管理效率,确保耗材的合理使用,同时也能够降低实验室的运营成本。耗材的入库和出库管理是确保实验室正常运作和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
1、耗材入库建议:
①建立耗材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耗材管理制度,包括采购、验收、入库、存储和使用规范。
②严格验收流程:对于所有采购的耗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数量核对,确保耗材符合实验室要求。
③详细记录信息:记录耗材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供应商信息等,并建立电子档案。
④分类存储:根据耗材的性质和存储要求,进行分类存储,确保安全和方便取用。
⑤定期盘点:定期对耗材进行盘点,核对库存数量与记录是否一致,及时发现和处理差异。
⑥先进先出原则:采用先进先出的管理原则,确保耗材的有效期得到合理利用。
⑦安全存储环境:确保存储环境符合耗材的保存条件,如温湿度控制、避光、通风等。
⑧耗材标识清晰:对所有耗材进行明确标识,包括危险标识、有效期标识等,确保使用安全。
2、耗材出库建议:
①出库审批流程:建立耗材出库审批流程,所有耗材的领用必须经过报备。
②记录领用信息:记录每次耗材领用的详细信息,包括领用人、领用时间、领用数量、用途等。
③耗材领用登记:建立耗材领用登记册,每次领用后及时更新库存信息。
④耗材使用跟踪:对领用的耗材进行使用跟踪,确保耗材得到合理使用,避免浪费。
⑤定期审计:定期对耗材的使用和库存情况进行审计,评估耗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⑥耗材使用反馈:鼓励使用者提供耗材使用反馈,以便及时调整采购计划和使用策略。
⑦耗材回收和再利用:对于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耗材,建立回收和再利用机制,减少浪费。
⑧耗材紧急预案:制定耗材紧急预案,确保在耗材短缺时能够迅速响应。
⑨耗材共享机制:在不同实验室或部门之间建立耗材共享机制,提高耗材使用效率。
⑩耗材预算管理:根据实验室的教学和研究计划,制定耗材预算,合理控制耗材成本。
(医学技术系教学科撰稿)